ATP合酶亚基e,线粒体

细节

的名字
ATP合酶亚基e,线粒体
同义词
  • ATP5K
  • atp酶亚基e
基因名字
ATP5I
生物
人类
氨基酸序列
ATP合酶亚基e,线粒体mvppvqvspliklgrysalflgvaygatrynylkpraeeerriaaeekkqdelkriare LAEDDSILK
残差数
69
分子量
7933.11
理论π
不可用
去分类
功能
氢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跨膜转运蛋白活性
流程
ATP生物合成工艺/线粒体ATP合成耦合质子转运
组件
线粒体内膜/线粒体质子转运ATP合酶复合体/线粒体质子转运ATP合成酶复合体,偶联因子F(o)/线粒体
通用函数
线粒体膜ATP合酶(F(1)F(0) ATP合酶或复合物V)在膜上存在质子梯度时从ADP产生ATP,这是由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复合物产生的。F型atp酶由两个结构域组成,F(1) -包含膜外催化核心,F(0) -包含膜质子通道,由一个中心柄和一个外围柄连接在一起。在催化过程中,F(1)催化域中的ATP合成通过中心柄亚基的旋转机制与质子易位耦合。复F(0)域的一部分。在膜中与亚基a一起的小亚基。
特定的功能
氢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
Pfam域函数
跨膜区
不可用
细胞的位置
线粒体
基因序列
ATP合成酶亚基e,线粒体(ATP5I) atggtgccaccggtgcaggctctccgctcaagctcccgctactccgccccgctacaattacctaaaacctcggagagagagagagagaa
染色体的位置
4
轨迹
4 p16.3
外部标识符
资源 链接
UniProtKB ID P56385
UniProtKB表项名称 ATP5I_HUMAN
HGNC ID HGNC: 846
一般引用
  1. Gerhard DS,瓦格纳L,法因戈尔德EA, Shenmen厘米,松鸡LH,舒勒克,克莱因SL,古老的年代,Rasooly R, P,盖伊M,派克,Derge詹,Lipman D,科林斯FS,张成泽W,雪莉,Feolo M, Misquitta L,李E, Rotmistrovsky K, Greenhut科幻,Schaefer CF, Buetow K,邦纳TI, Haussler D,肯特J Kiekhaus M,弗瑞T,布伦特M, Prange C,施赖伯K,夏皮罗N, Bhat NK,霍普金斯射频,Hsie F,德里斯科尔T,苏亚雷斯MB, Casavant TL, Scheetz TE, Brown-stein MJ, Usdin结核病,年代,Toshiyuki Carninci P,朴Y, Dudekula DB,柯女士,川上K,铃木Y, Sugano年代,格鲁伯CE、史密斯先生,西蒙斯B,摩尔T,沃特曼R,约翰逊SL,阮Y,魏CL, Mathavan年代,Gunaratne PH值,吴J,加西亚,Hulyk西南,Fuh E,元Y,德,Kowis C,霍奇森,Muzny DM,麦克弗森J,吉布斯RA, Fahey J, Helton E, Ketteman M,马丹,罗德里格斯年代,桑切斯,鳕鱼,Madari,年轻的AC, Wetherby KD,花岗岩SJ,邝PN,布林克利CP,皮尔森RL, Bouffard GG, Blakesly RW,绿色ED,迪克森MC,罗德里格斯AC, Grimwood J,污物J,迈尔斯RM,Butterfield YS, Griffith M, Griffith OL, Krzywinski MI, Liao N, Morin R, Palmquist D, Petrescu AS, Skalska U, Smailus DE, Stott JM, Schnerch A, Schein JE, Jones SJ, Holt RA, Baross A, Marra MA, Clifton S, Makowski KA, Bosak S, Malek J: NIH全长cDNA项目:哺乳动物基因收集(MGC)的现状、质量和扩展。Genome res 2004 10月;14(10B):2121-7。[文章
  2. 徐刚,申世峰,Jaffrey SR:蛋白质n端化学选择性标记对蛋白酶切割位点的全局分析。中国科学院学报。2009年11月17日;106(46):19310-5。doi: 10.1073 / pnas.0908958106。Epub 2009 11月5日。[文章
  3. Burkard TR, Planyavsky M, Kaupe I, Breitwieser FP, Burckstummer T, Bennett KL, Superti-Furga G, Colinge J:人类中心蛋白质组的初步表征。BMC系统生物学。2011年1月26日;5:17。doi: 10.1186 / 1752-0509-5-17。[文章
  4. Van Damme P, Lasa M, Polevoda B, Gazquez C, Elosegui-Artola, Kim DS, De Juan-Pardo E, Demeyer K, Hole K, Larrea E, Timmerman E, Prieto J, Arnesen T, Sherman F, Gevaert K, Aldabe R: n端乙酰基转移酶NatB的n端乙酰基组分析和功能分析。中国科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7月31日;doi: 10.1073 / pnas.1210303109。Epub 2012 7月18日。[文章
  5. 边艳,宋超,程凯,董敏,王芳,黄娟,孙东,王玲,叶敏,邹宏:酶辅助RP-RPLC方法深入分析人肝脏磷蛋白组。蛋白质组学杂志,2014年1月16日;96:253-62。doi: 10.1016 / j.jprot.2013.11.014。Epub 2013年11月22日。[文章
  6. 瓦卡·杰卡梅,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王志刚,王志刚。人类线粒体蛋白质组的n端组分析。蛋白质组学。2015 july;15(14):2519-24。doi: 10.1002 / pmic.201400617。Epub 2015年6月8日。[文章

药物的关系

药物的关系
DrugBank ID 的名字 药物组 药理作用? 行动 细节
DB12695 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临床实验 未知的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