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hydroxy-tetrahydrodipicolinate还原酶

细节

的名字
4-hydroxy-tetrahydrodipicolinate还原酶
同义词
  • 1.17.1.8
  • HTPA还原酶
基因名字
dapB
生物
大肠杆菌(菌株K12)
氨基酸序列
4-羟基四氢二代氨基酰基还原酶mhdanirvaiagagaggrmgrqliqaalalegvqlgaaleregssllgsdagelagagktgv TVQSSLDAVKDDFDVFIDFTRPEGTLNHLAFCRQHGKGMVIGTTGFDEAGKQAIRDAAAD IAIVFAANFSVGVNVMLKLLEKAAKVMGDYTDIEIIEAHHRHKVDAPSGTALAMGEAIAH aldkdlkdcavysreghtgervpgfatvragdivgehtamfadigerleithkassr MTFANGAVRSALWLSGKESGLFDMRDVLDLNNL
残差数
273
分子量
28756.34
理论π
5.55
去分类
功能
4-hydroxy-tetrahydrodipicolinate还原酶/相同的蛋白质结合/NAD绑定/辅酶ii绑定/氧化还原酶活性,作用于CH或CH2基团,NAD或NADP作为受体
流程
细胞氨基酸生物合成工艺/二氨基氰咪酯生物合成工艺/二氨基二甲酸酯生物合成赖氨酸工艺
组件
胞质
通用函数
氧化还原酶活性,作用于ch或ch2基团,nad或nadp作为受体
特定的功能
催化4-羟基四氢二吡啶甲酸酯(HTPA)转化为四氢二吡啶甲酸酯。可以同时使用NADH和NADPH作为还原剂,NADH的效果是NADPH的两倍。
Pfam域函数
跨膜区
不可用
细胞的位置
细胞质
基因序列
4-羟基四氢二甲酰二甲酰还原酶(dapBGAGAAAGCAGCCAAAGTGATGGGTGACTACACCGATATCGAAATTATTGAAGCACATCAT AGACATAAAGTTGATGCGCCGTCAGGCACCGCACTGGCAATGGGAGAGGCGATCGCCCAC GCCCTTGATAAAGATCTGAAAGATTGCGCGGTCTACAGTCGTGAAGGCCACACCGGTGAA CGTGTGCCTGGCACCATTGGTTTTGCCACCGTGCGTGCAGGTGACATCGTTGGTGAACAT ACCGCGATGTTTGCCGATATTGGCGAGCGTCTGGAGATCACCCATAAGGCGTCCAGCCGT ATGACATTTGCTAACGGCGCGGTAAGATCGGCTTTGTGGTTGAGTGGTAAGGAAAGCGGT CTTTTTGATATGCGAGATGTACTTGATCTCAATAATTTGTAA
染色体的位置
不可用
轨迹
不可用
外部标识符
资源 链接
UniProtKB ID P04036
UniProtKB表项名称 DAPB_ECOLI
GenBank蛋白ID 145710
基因ID M10611
一般引用
  1. 布维耶J, Richaud C, Richaud F, Patte JC, Stragier P:大肠埃希菌dap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其表达。生物化学杂志,1984年12月10日;259(23):14829-34。[文章
  2. Yura T, Mori H, Nagai H, Nagata T, Ishihama A, Fujita N, Isono K, Mizobuchi K, Nakata A:大肠杆菌基因组的系统测序:0-2.4 min区域分析。核酸研究。1992 july 11;20(13):3305-8。[文章
  3. Blattner FR, Plunkett G 3rd, Bloch CA, Perna NT, Burland V, Riley M, Collado-Vides J, Glasner JD, Rode CK, Mayhew GF, Gregor J, Davis NW, Kirkpatrick HA, Goeden MA, Rose DJ, Mau B, Shao Y:大肠杆菌K-12全基因组序列。科学,1997年9月5日;277(5331):1453-62。[文章
  4. Hayashi K, Morooka N, Yamamoto Y, Fujita K, Isono K, Choi S, Ohtsubo E, Baba T, Wanner BL, Mori H, Horiuchi T:大肠杆菌K-12菌株MG1655和W3110的高精度基因组序列。生物化学学报。2006;2:2006.0007。Epub 2006年2月21日。[文章
  5. 李文杰,张志刚,张志刚,等:大肠埃希菌carAB操纵子控制区的多重调控信号。中国科学院学报。1984年7月;81(13):4139-43。[文章
  6. 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大肠埃希菌二氢二吡啶酸还原酶的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生物化学。1995 3月21日;34(11):3492-501。[文章
  7. Bouvier J, Stragier P, Morales V, Remy E, Gutierrez C:赖氨酸通过阻止ArgP激活剂激活大肠杆菌dapB基因来抑制其转录。中华细菌杂志,2008年8月;190(15):5224-9。doi: 10.1128 / JB.01782-07。Epub 2008 5月23日。[文章
  8. Devenish SR, Blunt JW, Gerrard JA:核磁共振研究揭示了二氢二吡啶甲酸合成酶的替代底物,并表明二氢二吡啶甲酸还原酶也是一种脱水酶。中华医学化学杂志2010 6月24日;53(12):4808-12。doi: 10.1021 / jm100349s。[文章
  9. 王晓明,陈晓明,陈晓明,等。大肠杆菌二氢二吡啶酸还原酶的三维结构研究。生物化学。1995 3月21日;34(11):3502-12。[文章
  10. Reddy SG, Scapin G, Blanchard JS:吡啶核苷酸底物与大肠杆菌二氢二吡啶酸还原酶的相互作用:二元配合物的热力学和结构分析。生物化学,1996 10月15日;35(41):13294-302。[文章
  11. Scapin G, Reddy SG, Zheng R, Blanchard JS:大肠埃希菌二氢二吡啶酸还原酶与NADH和抑制剂2,6-吡啶二羧酸的三维结构。生物化学。1997 12月9日;36(49):15081-8。[文章

药物的关系

药物的关系
DrugBank ID 的名字 药物组 药理作用? 行动 细节
DB03363 3-乙酰吡啶腺嘌呤二核苷酸 实验 未知的 细节
DB04267 吡啶二羧酸 实验 未知的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