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氮芥dna -蛋白质交联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文章的细节

引用

Loeber RL, Michaelson-Richie ED, Codreanu SG, Liebler DC, Campbell CR, Tretyakova NY

抗肿瘤氮芥dna -蛋白质交联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化学研究毒物。2009 Jun;22(6):1151-62。doi: 10.1021 / tx900078y。

PubMed ID
19480393 (PubMed视图
摘要

氮芥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肿瘤的抗肿瘤药物。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通常归因于它们诱导DNA-DNA交联的能力。然而,氮芥能够产生各种其他病变,包括dna -蛋白质交联(DPCs)。氮芥诱导的DPCs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先前可用的实验方法的不足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不能很好地表征。在目前的工作中,亲和捕获方法学与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相结合,被用于识别在简单的氮芥、甲氯氰胺存在下与DNA形成共价交联的哺乳动物蛋白质。将5'-生物素化的DNA双联体与核蛋白提取物孵育后,通过链霉亲和素珠的亲和捕获分离出DPCs,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胰蛋白酶肽的交联蛋白。甲氯氰胺处理导致DPCs的形成,其中核蛋白参与染色质调节、DNA复制和修复、细胞周期控制、转录调节和细胞结构。Western blot分析用于蛋白鉴定和定量药物介导交联的程度。在总蛋白水解消化物中发现的氨基酸-碱基偶联物的质谱分析显示,甲氯氰胺诱导的DPCs是通过双DNA中鸟嘌呤的N7位置和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硫醇的烷基化形成的,从而产生N-[2-[s -半胱氨酸]乙基]-N-[2-(鸟嘌呤-7-基)乙基]甲胺损伤。本文所述的结果表明,细胞暴露于氮芥导致大量核蛋白与染色体DNA交联,可能有助于这些药物的细胞毒性和诱变作用。

引用本文的药物库数据

药物靶点
药物 目标 种类 生物 药理作用 行动
氮芥 DNA 核苷酸 人类
是的
夹层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