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咪唑与十二指肠贾第鞭毛虫、肠脑原虫和细小隐孢子虫重组微管蛋白结合的特性。

文章的细节

引用

麦克唐纳LM,阿姆森A,汤普森AR,雷诺森JA

苯并咪唑与十二指肠贾第鞭毛虫、肠脑原虫和细小隐孢子虫重组微管蛋白结合的特性。

中国生物化学杂志2004,11;138(1):89-96。

PubMed ID
15500920 (PubMed视图
摘要

用苯并咪唑敏感和不敏感生物的重组微管蛋白测定了几种苯并咪唑化合物的结合动力学。本研究利用苯并咪唑天然存在的对寄生原生动物十二指肠贾第鞭毛虫和肠道脑疽鞭毛虫的高效和对微小隐孢子虫的低效。使用基于荧光的猝灭方法对苯并咪唑- β微管蛋白相互作用进行了直接动力学分析,以确定表观关联(k(on))和解离(k(off))速率常数,从中计算亲和常数(k(a))。利用来自寄生原生动物的重组α -和β -微管蛋白与几种苯并咪唑R(2)-氨基甲酸酯类似物进行结合动力学测定。几种苯并咪唑与苯并咪唑敏感原生动物β -微管蛋白结合的亲和常数明显大于苯并咪唑不敏感原生动物与β -微管蛋白结合的亲和常数。此外,几种苯并咪唑衍生物(阿苯达唑、芬苯达唑、甲苯咪唑)对苯并咪唑敏感原生动物的单体β -微管蛋白和异二聚体α -微管蛋白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与大肠杆菌和大肠杆菌中β -微管蛋白的亲和常数也支持这些化合物的体外疗效。体外药效最高的苯并咪唑(阿苯达唑、芬苯达唑、甲苯咪唑)的结合特点体现在对苯并咪唑敏感的原生动物与β -微管蛋白单体或二聚体的缔合速率高,解离速率慢。苯并咪唑结合的α -微管蛋白异二聚体与无苯并咪唑结合的α -微管蛋白异二聚体相比,微管组装率也显著降低。在组装的微管中加入苯并咪唑结合的α - β -异二聚体被证明可以阻止聚合,尽管在组装的微管中加入苯并咪唑化合物并没有导致解聚合。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benzimidazole-beta-tubulin cap may be formed at the growing end of the microtubule and this cap prevents elongation of the microtubule.

引用本文的药物库数据

药物靶点
药物 目标 种类 生物 药理作用 行动
甲苯咪唑 微管蛋白α - 1a链 蛋白质 人类
是的
抑制剂
细节
甲苯咪唑 微管蛋白- 4b链 蛋白质 人类
是的
抑制剂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