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微管和抗微丝剂处理的丝状真菌瘟病菌微管蛋白的活细胞成像。

文章的细节

引用

Czymmek KJ, Bourett TM, Shao Y, DeZwaan TM, Sweigard JA, Howard RJ

抗微管和抗微丝剂处理的丝状真菌瘟病菌微管蛋白的活细胞成像。

原生质。2005年4月,225(2):23-32。Epub 2005年5月4日

PubMed ID
15868210 (在PubMed
摘要

在真菌植物致病菌稻瘟病菌的活细胞中检测微管动态,转化为含有增强的黄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和β -微管蛋白抗苯胺等位基因的crassa神经孢子菌。转化菌保留了它们辨别附着菌和致病的能力,但对苯甲酰仍然敏感。在营养菌丝、分生孢子、芽管和发育中的附囊中观察到线性微管阵列和低水平的细胞质荧光。细胞核内荧光在间期明显缺失,但在有丝分裂开始时迅速增加。用苯甲酰或灰黄霉素处理后,会出现突出的明亮荧光聚集物,包括靠近顶端的大聚集物,伴随而来的是大多数细胞质微管的消失。经处理的细胞的电子显微镜成像显示,聚合体缺乏明显的完整微管的轮廓。在这些处理过程中,菌丝顶端细胞继续以一种非线性和空中的方式伸长比未处理的细胞慢得多。随着灰黄霉素的去除,远端聚集物迅速消失,但根尖聚集物持续时间较长。用拉runculin A处理引起菌丝顶端肿胀,对线性微管阵列无明显影响。灰黄霉素和拉runculin A同时处理导致微管解聚和生长停止,但未观察到近尖荧光聚集。

引用本文的药库数据

药物靶点
药物 目标 种类 生物 药理作用 行动
灰黄霉素 微管蛋白β链 蛋白质 酵母
是的
抑制剂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