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疟原虫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耐药性的演变。

文章的细节

引用

马志强,郑强

恶性疟原虫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耐药性的演变。

抗微生物制剂Chemother。2004 Jun;48(6):2116-23。

PubMed ID
15155209 (PubMed视图
摘要

疟原虫对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产生耐药性是有效治疗疟疾,特别是恶性疟的一个主要问题。虽然已知寄生虫耐药性的分子基础,但促进这些耐药寄生虫发育和传播的因素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先前假设的对耐药性发展、药物剂量、治疗时间和药物消除半衰期重要因素的定量比较结果,并在未患疟疾的宿主中建立了恶性疟原虫的宿主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耐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种方法是选择现有的带有二氢叶酸还原酶或二氢翼酸合成酶基因突变的寄生虫。这种选择是由于磺胺多辛-乙胺嘧啶组合的半衰期长。第二阶段包括在感染期间在宿主内选择具有更高抗性的等位类型的寄生虫。治疗的时间相对于开始一个特定的抗p。恶性疟原虫EMP1免疫反应是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因素,治疗剂量也是如此。在第三阶段,临床治疗失败变得普遍,因为寄生虫产生了足够的耐药性突变,在治疗剂量的药物组合中存活下来。 Therefore, the model output reaffirms the importance of correct treatment of confirmed malaria cases in s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parasite resistance to sulfadoxine-pyrimethamine.

引用本文的药物库数据

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