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人铜伴侣的半胱氨酸到丝氨酸突变体揭示了一个铜簇在结构域III二聚体界面。

文章的细节

引用

Stasser JP, Eisses JF, Barry AN, Kaplan JH,布莱克本新泽西州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人铜伴侣的半胱氨酸到丝氨酸突变体揭示了一个铜簇在结构域III二聚体界面。

生物化学。2005 3月8日;44(9):3143-52。

PubMed ID
15736924 (PubMed视图
摘要

研究了麦芽糖结合蛋白与人铜超氧化物歧化酶(hCCS)融合的半胱氨酸到丝氨酸突变体(i)它们将Cu转移到E、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能力以及(ii)它们的Zn和Cu结合和x射线吸收光谱(XAS)特性。先前的研究已经证实Cu(I)与四个半胱氨酸残基结合,其中两个,C22和C25,位于一个类似atox1的n端结构域(DI)中,两个,C244和C246,位于c端(DIII)的一个短的非结构化多肽链中。野生型(WT)蛋白表现出簇形成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光谱特征,但尚不清楚这种簇是如何形成的。用Cys到Ser的突变来更详细地研究Cu的结合。以C22S和C244S为代表的单个Cys到Ser突变对hCCS的金属结合率影响不大。两个突变体仍然显示每个蛋白质约2个Cu(I)离子和1个Zn离子。另一方面,双突变体C22/24S和C244/246S的Cu结合化学计量接近1:1。WT CCS的Zn- exafs显示了一个3-4组氨酸配体环境,这与Zn在CCS的sod样结构域II中的结合一致。野生型和所有突变型CCS蛋白之间的锌环境保持不变。单个Cys到Ser突变的活性低于WT蛋白,尽管通过将检测混合物中的CCS:SOD比例提高到8:1可以恢复接近完全的活性。 The structure of the Cu centers of the single mutants as revealed by EXAFS was also similar to that of WT protein, with clear indications of a Cu clust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double mutants showed a greater degree of perturbation. The DI C22/25S mutant was 70% active and formed a cluster with a more intense Cu-Cu interaction. The DIII C244/246S mutant retained only a fraction (16%) of activity and did not form a cluster.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formation of a DIII-DIII cluster within a dimeric or tetrameric protein and further suggest that this cluster may be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copper transfer machinery.

引用本文的药物库数据

药物靶点
药物 目标 种类 生物 药理作用 行动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铜伴侣 蛋白质 人类
未知的
不可用 细节
乙酸锌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铜伴侣 蛋白质 人类
未知的
不可用 细节
氯化锌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铜伴侣 蛋白质 人类
未知的
代数余子式
细节
硫酸锌,未指明形式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铜伴侣 蛋白质 人类
未知的
代数余子式
细节
多肽
的名字 UniProt ID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铜伴侣 O14618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