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的新型抗疟化合物JPC-3210抗恶性疟原虫作用模式的多组学特征

文章的细节

引用

Birrell GW, Challis MP, De Paoli A, Anderson D, Devine SM, Heffernan GD, Jacobus DP, Edstein MD, Siddiqui G, Creek DJ

一种有效的新型抗疟化合物JPC-3210抗恶性疟原虫作用模式的多组学特征

Mol Cell蛋白质组学。2019年12月13日。pii: RA119.001797。doi: 10.1074 / mcp.RA119.001797。

PubMed ID
31836637 (PubMed视图
]
摘要

对一线青蒿素联合疗法的抗疟药物耐药性日益增加,迫切需要新的抗疟药物,最好是具有新的作用方式。最近开发的2-氨基甲基苯酚JPC-3210 (MMV 892646)是一种红细胞分裂剂,具有有效的体外抗多药耐药恶性疟原虫抗疟活性,低细胞毒性,有效的体内抗小鼠疟疾功效,良好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包括较长的血浆消除半衰期。为了研究JPC-3210对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生化途径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基于高分辨率轨道阱质谱结合生化方法的“多组学”工作流程。代谢组学、肽组学和血红蛋白分离分析显示,暴露于JPC-3210后,血红蛋白代谢受到干扰。代谢组学数据显示短血红蛋白衍生肽的特异性消耗,肽组学分析显示长血红蛋白衍生肽的消耗,血红蛋白分离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血红素和血色素水平降低。为了进一步阐明抑制血红蛋白代谢的机制,我们在体外进行了β -血红蛋白聚合实验,结果表明JPC-3210是β -血红蛋白聚合的中间抑制剂,其效力比喹啉类抗疟药(如氯喹和甲氟喹)低约10倍。此外,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与其他已知抗疟药相比,JPC-3210治疗产生了独特的蛋白质组学特征。虽然JPC-3210在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中与甲氟喹密切相关,但JPC-3210的一个关键区别特征是参与翻译调节的寄生虫蛋白显著富集。这些研究表明,JPC-3210的作用模式包括抑制血红蛋白消化途径和提高蛋白质翻译调节因子。重要的是,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相比,JPC-3210表现出快速的寄生虫杀灭动力学,这表明JPC-3210作为一种潜在的长效疟疾治疗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引用这篇文章的药物银行数据

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