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氟西汀选择性上调海马中的多巴胺D(1)样受体。

文章的细节

引用

小林K羽田E Higuchi M苏原T铃木H

慢性氟西汀选择性上调海马中的多巴胺D(1)样受体。

神经精神药理学。2012 5;37(6):1500-8。doi: 10.1038 / npp.2011.335。Epub 2012 1月25日。

PubMed ID
22278095 (PubMed视图
摘要

海马体的齿状回与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的作用机制有关。我们最近证明了SSRI氟西汀可以逆转成年齿状颗粒细胞的成熟状态,并增强由苔藓纤维轴突形成的突触上5-羟色胺(4)受体介导的突触增强。在这里,我们表明氟西汀可以诱导长时间增强苔藓纤维突触的多巴胺能调节。用急性小鼠海马切片记录苔藓纤维- ca3锥体细胞突触产生的突触反应。多巴胺通过激活D(1)样受体增强苔藓纤维突触传递。慢性氟西汀治疗诱发了多巴胺诱导的突触增强的显著增加,并且这种效果在停药后至少维持了1个月。定量放射自成像显示D(1)样受体配体[(3)H]SCH23390在氟西汀治疗小鼠齿状回和苔藓纤维中选择性地结合增加。然而,5-HT(4)受体配体[(3)H]GR113808的结合没有明显改变。这些结果表明,慢性氟西汀至少部分通过上调D(1)样受体的表达来增强多巴胺能调节,而增强的血清素能调节可能是通过修改下游信号通路介导的。这些增强的单胺能调节将大大增加通过齿状回对海马回路的兴奋性驱动。 The highly localized upregulation of D(1)-like receptors further suppor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ntate gyrus i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SSRIs.

引用本文的药物库数据

药物靶点
药物 目标 种类 生物 药理作用 行动
帕罗西汀 D(1)多巴胺受体(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 人类
未知的
其他/未知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