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和肠道外排转运蛋白及其遗传变异对雷洛昔芬治疗骨质疏松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

文章的细节

引用

Trdan Lusin T, Mrhar A, Stieger B, kulak - ublick GA, Marc J, Ostanek B, Zavratnik A, Kristl A, Berginc K, Delic K, Trontelj J

肝脏和肠道外排转运蛋白及其遗传变异对雷洛昔芬治疗骨质疏松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

翻译res 2012 10月;160(4):298-308。doi: 10.1016 / j.trsl.2012.03.002。Epub 2012 3月28日。

PubMed ID
22683417 (PubMed视图
摘要

雷洛昔芬在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表现出巨大且无法解释的个体间变异。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体外模型和体内研究鉴定参与雷洛昔芬及其葡萄糖醛酸代谢物外排的转运蛋白,以探索p -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MRP2、MRP3和乳腺癌耐药蛋白在观察到的高个体间变异中的可能参与。平行人工膜透性试验表明,雷洛昔芬的被动透性最高,其次是雷洛昔芬-6- β -葡萄糖苷酸(M1)、雷洛昔芬-4′- β -葡萄糖苷酸(M2)和雷洛昔芬-6,4′-双lucuronide (M3)。Caco-2细胞单层实验表明雷洛昔芬与Pgp相互作用。ATPase检测证实雷洛昔芬与Pgp相互作用,并表明所有雷洛昔芬物种与MRP1、MRP2、MRP3和乳腺癌耐药蛋白相互作用,除M1未显示与MRP2相互作用外。此外,囊泡实验证实了M2和M3与MRP2的相互作用。虽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雷洛昔芬的体内研究不能证实ABCB1和ABCC2遗传多态性对其药代动力学的显著影响,但在至少1个ABCB1 c.3435T等位基因携带者中观察到雷洛昔芬总浓度较高的明显趋势。此外,同样的多态性效应也被观察到,在治疗1年后,髋关节总骨密度显著增加。我们的研究结果支持外流转运蛋白参与雷洛昔芬及其代谢物的处置,并可能部分解释ABCB1 c.3435C>T多态性影响所观察到的雷洛昔芬变异性。

引用本文的药物库数据

药物转运蛋白
药物 转运体 种类 生物 药理作用 行动
雷洛昔芬 atp结合盒亚家族G成员2 蛋白质 人类
未知的
底物
细节
雷洛昔芬 管状多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体 蛋白质 人类
未知的
底物
细节
雷洛昔芬 管状多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体2 蛋白质 人类
未知的
底物
细节
雷洛昔芬 22 - 1 蛋白质 人类
未知的
底物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