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精氨酸生物合成:微生物中酶学和进化途径的重新评价。

文章的细节

引用

徐勇,Labedan B, Glansdorff N

惊人的精氨酸生物合成:微生物中酶学和进化途径的重新评价。

Microbiol Mol Biol Rev. 2007 Mar;71(1):36-47。

PubMed ID
17347518 (查看PubMed
摘要

通过微生物中乙酰化中间体从头合成精氨酸的主要途径必须根据最近的酶和基因组研究进行修订。n -乙酰谷氨酸合成酶(NAGS)过去被认为负责该途径的第一步,它只存在于有限的细菌门中,古菌中不存在。在许多细菌中,与gcn5相关的n -乙酰转移酶家族相关的短蛋白似乎能使l-谷氨酸乙酰化;有些明显类似于经典NAGS的c端乙酰辅酶A (CoA)结合域,而另一些则关系较远。短NAGSs可以是单基因产物,如分枝杆菌和热菌,或融合到催化途径最后一步的酶(精氨酸琥珀酸酶),如交替单胞菌弧菌群成员。这些蛋白质如何结合谷氨酸还有待研究。在一些细菌中,一种双功能鸟氨酸乙酰转移酶(即,同时使用乙酰氯氨酸和乙酰辅酶a作为乙酰基的供体)负责谷氨酸乙酰化。在许多古生菌中,负责谷氨酸乙酰化的酶仍然难以捉摸,但最近从基因组研究中发现,它可能与一种新的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有关。在一些变形菌门(尤其是黄嘌呤科)和拟杆菌门中,途径的氨甲酰化步骤似乎涉及n -乙酰洛氨酸或n -琥珀酰洛氨酸而不是鸟氨酸。产物n -乙酰瓜氨酸被一种酶去乙酰化,该酶也参与从乙酰洛氨酸提供鸟氨酸; this is an important metabolic function, as ornithine itself can become essential as a source of other metabolites. This review insists on the biochemical and evolutionary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引用本文的药库数据

药物靶点
药物 目标 种类 生物 药理作用 行动
谷氨酸 n -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线粒体 蛋白质 人类
未知的
不可用 细节